在每年的NBA选秀大会前夕,球队与球员之间的互动与评估成为焦点,力求挖掘最适合球队未来发展的年轻才俊。今年,湖人队的一项计划引发了广泛关注——他们曾计划试训备受瞩目的潜力新星克内克特(Jett Howard),却遭到了他的团队拒绝,原因在于克内克特团队认为他不可能掉到湖人拥有的第17顺位。
那么,这一拒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博弈和选秀策略呢?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。

湖人队看中克内克特的潜力和需求的契合。今年湖人队在第17顺位拥有一次宝贵的选秀机会,这一阶段的选秀充满竞争与不确定性。据多方媒体报道,湖人队对克内克特的天赋非常感兴趣,尤其是他在大学赛场上展现出的稳定外线投射能力、灵活的场上选择以及出色的得分意识,这些素质完美契合湖人目前需要强化的侧翼位置。尤其是在勒布朗·詹姆斯逐渐步入职业生涯尾声的情况下,湖人急需填补联盟竞争力的空白,寻找一名能在外线提供火力支援的新星。
然而,湖人的计划却受挫于克内克特团队的决定。克内克特团队拒绝了湖人的试训邀请,并明确表示,他们认为克内克特不会掉到第17顺位,从而直接无视湖人的选秀兴趣。
克内克特团队拒绝湖人的试训,表明他们非常重视球员的市值定位,并希望避免参与超出球队需求的试训。一旦与预计顺位差距过大的球队进行试训,可能对球员的市值认定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,克内克特团队宁愿专注于与那些排名靠前的球队接洽。
历史上,类似的“试训拒绝”事件并不少见。例如,三球(LaMelo Ball)的选秀之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在2025年的选秀中,三球的团队选择性地拒绝了众多排名靠后的球队邀请,专注于几支有潜力在前三顺位中选他的球队,最终成功被黄蜂队第三顺位选中。这样的策略成功保护了球员自身的价值,并避免了因多余曝光导致质疑声增多的情形发生。
另一方面,一些球员的试训选择也影响了他们的市场评价。例如,马基斯·克里斯(Marquese Chriss)在试训过程中与多支球队互动,但表现不够稳定,结果导致选秀顺位未达预期。这些案例表明,如何选择性参加试训、不轻易接受每支球队邀请,已成为一门专业的经纪管理课题。
此次事件本质上是球队与球员在选秀中的利益博弈缩影。湖人希望找到即战力,而克内克特团队则更加关注球员的长期价值与排名预期。从市场角度看,克内克特拒绝湖人试训其实是一种拟定战略的表现,也反映了选秀不仅仅是实力的评估,更是心理学与谈判艺术的综合运用。